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晚秋时节独自东游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和忧伤的情绪。
开头两句"步出青门去,疏钟隔上林",说的是诗人走出城门,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这里的"青门"指城门,"上林"是皇家园林,暗示诗人离开繁华的都城。
接下来的"四郊多难日,千里独归心",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多难日),诗人独自远行(千里独归),心情沉重。
中间四句描写了秋天的凄凉景象:傍晚的鸟叫声听起来特别悲苦,秋天的云彩总是阴沉沉的。乱坟堆上松柏稀少,野路上的茅草长得很深。这些景物描写都在烘托诗人忧郁的心情。
最后四句用了两个典故:"灞涘袁安"指东汉名士袁安,他宁愿挨饿也不愿打扰别人;"汾南宓贱琴"说的是春秋时宓子贱在汾水边弹琴。诗人说,现在哪里还能听到像《白雪》那样高雅的琴曲呢?想到这些,只能让眼泪打湿衣襟。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秋天萧瑟的景物描写,结合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孤独远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诗人用简单的景物和典故,把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表现得非常深刻。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