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落志感
大造生人无虚设,此齿亦在五音列。
当其腭锋方少时,编贝一一恣餔歠。
饔飧不曾噬腊愁,称名可匹来嚼铁。
忽忽到今六十年,屠门每过空呜咽。
一饱惟求张苍乳,三寸终负张仪舌。
吁嗟乎!
头童发白犹无伤,耳聋目昏尚可说;
奈此堂堂雍齿侯,无人为汝祝哽噎!
持粱■({刺/齿})肥著力难,得毋彼天厌饕餮?
当其腭锋方少时,编贝一一恣餔歠。
饔飧不曾噬腊愁,称名可匹来嚼铁。
忽忽到今六十年,屠门每过空呜咽。
一饱惟求张苍乳,三寸终负张仪舌。
吁嗟乎!
头童发白犹无伤,耳聋目昏尚可说;
奈此堂堂雍齿侯,无人为汝祝哽噎!
持粱■({刺/齿})肥著力难,得毋彼天厌饕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幽默自嘲的方式,描写了老年人牙齿脱落的无奈,展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牙齿的黄金时代(前6句) 诗人回忆年轻时牙齿像整齐的贝壳,啃硬肉都不在话下,还自夸牙齿结实得能嚼铁。这里用"编贝"形容整齐洁白的牙齿,"嚼铁"夸张地表现牙齿坚固,充满自豪感。
2. 老来掉牙的窘境(中间6句) 六十岁后牙齿逐渐脱落,路过肉店只能干咽口水。现在只能像老臣张苍那样喝奶粥,再也不能像张仪那样能言善辩。这里用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突出牙齿对饮食和说话的重要性。
3. 幽默的自我安慰(最后部分) 诗人调侃说:秃头白发没关系,耳聋眼花也能忍,但堂堂牙齿像侯爵(雍齿侯)一样退休了,却没人替它惋惜。最后自嘲可能是老天惩罚自己以前太贪吃。用"雍齿侯"双关语既指历史人物,又拟人化牙齿,把掉牙说成是"侯爷退休",充满趣味。
全诗妙在: - 把普通的生活琐事写得妙趣横生 - 用历史典故增添文化韵味却不显晦涩 - 自嘲中带着智慧,展现面对衰老的豁达 - "雍齿侯""嚼铁"等比喻既形象又幽默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用玩笑化解衰老烦恼的态度,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掉牙虽是人生无奈,但用幽默看待就能轻松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