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狂放不羁的音乐家回忆往事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上阕用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家的演奏风采。"疏狂子野"指像古代音乐家桓伊一样潇洒不羁的主人公,住在台城(南京)时,因为擅长吹笛而闻名。"劈裂铁龙"形容他醉酒后吹奏的笛声像巨龙咆哮般震撼,"连环狞凤"则描绘笛声时而如凤凰鸣叫般婉转。这两个夸张的比喻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极具穿透力的乐声。
下阕转入对往事的追忆。"千场蜡炬"暗示无数个秉烛夜游的欢宴,"一夜鹅笙"则特指某次用鹅笙(一种乐器)通宵达旦的演奏。结尾两句最打动人心:如今偶然回想这些往事,竟觉得像前世的缘分般遥远。这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道出了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热情的怀念。
全词通过强烈的听觉意象(龙吼凤鸣)和今昔对比,塑造了一位艺术家的鲜活形象,让读者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生命的短暂。最精彩的是把"记忆"比作"前生"这个新颖的比喻,既点明了时间带来的疏离感,又保留了往事在心中的珍贵。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