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善卷的隐士形象,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开头两句"耕荒凿原时,高趣在希夷"是说善卷在开荒种地时,内心追求的是道家所说的那种虚无恬淡的境界。"希夷"指的是道家追求的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中间四句讲了一个典故:大舜想把王位让给善卷,但善卷皱着眉头拒绝了。这里用"空敛眉"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善卷对权势的淡漠态度。"五溪清不足"是说五条溪水加起来都不如善卷的品格高洁,"千古美无亏"则是赞美他的美德流传千古都不会减损。
最后两句很有深意:就算世上还有淳朴的人存在,但像善卷这样值得效仿的榜样又在哪里呢?表达了诗人对善卷这样高尚隐士的敬仰,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中缺乏这种精神楷模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善卷拒绝王位的故事,歌颂了不慕名利、坚守本真的高尚品格。诗人用清澈的溪水作比,又用"千古美无亏"这样强烈的肯定,把善卷的形象塑造得十分崇高。最后两句的反问更是发人深省,让读者不禁思考: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追随的精神榜样在哪里?
虚中
唐僧。宜春人。少脱俗从佛,而读书吟咏不辍。居玉笥山二十载,游潇湘,与齐己、尚颜、顾栖蟾为诗友。后住湘西栗成寺,与马希振情好甚笃。又时时贻诗司空图,图亦推重之。有《碧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