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读书人生活,充满宁静禅意。
开头两句"岂是逃禅客,栖迟湖上峰"说主人公并非刻意逃避世俗,而是自然地栖息在湖光山色之间。这里用反问句强调了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日常生活:"看书亲佛火"写他在佛灯下读书;"旅食借僧舂"说他吃着僧人舂的米;"夜坐频邀月"展现他夜晚独坐赏月;"晨兴每候钟"则描写他每天听着晨钟起床。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与自然、佛寺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自便尘市远,日日断过逢"点明主旨:远离喧嚣后,每天都过着无人打扰的清静生活。一个"断"字巧妙表现了与尘世的彻底隔绝。
全诗通过日常起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自在。没有刻意说理,却在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智慧,让读者感受到简单生活的美好。诗中"月""钟""佛火"等意象的运用,更增添了空灵悠远的意境。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