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逃歌词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董逃歌词》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无常,命运难测。

前两句是核心观点:品德再好也挡不住意外。就像说"好人未必有好报",德行完美的人也会突然遭遇变故,强调命运不受人控制。

后两句用两个真实案例来证明: 1. 郑康成(东汉大学者)正在给人敬酒时,突然倒地死亡——本该是热闹的社交场合,生命却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 2. 郭景图(可能是隐士)死在种桑树的田园里——看似平静的隐居生活,同样逃不过死亡。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极端反差制造冲击: - 学者vs农夫,权贵vs平民,酒宴vs田园...不同阶层、场景的人,最终都逃不过无常。 - "行酒""命尽"这些日常动作与死亡瞬间并列,突出生命的脆弱感。

它像一盆冷水泼醒世人:别以为道德高尚或生活安稳就能避开厄运,重要的是看透无常后依然认真活着。这种直击生死命题的犀利,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