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雪景的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雪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首句“玉尘如糁满东风”,用“玉尘”比喻雪花,形容春雪如同细碎的米粒一般,随着东风飘洒。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雪的特点。
接着,“人道天教兆岁丰”表达了人们对春雪的期待。人们认为春天的雪是好兆头,预示着来年的丰收。这是因为春雪能够滋润大地,为庄稼提供宝贵的水分。
“麦已埋深郊外绿,花都封却树头红”这两句描绘了春雪覆盖下的田野景象。麦子被积雪覆盖,显得绿意盎然;而树上的花朵则被冰雪封住,依然红艳夺目。这种对比鲜明的描写,展现了春天雪景的多样性和生机。
接下来的“半年枯槁从今润”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感激之情。春天的雪滋润了大地,使得经过冬季枯槁的万物重新焕发生机。而“千里芳菲是处空”则描绘了春雪过后的景象,花香四溢,万物复苏。
最后两句“为问王孙与农叟,忧欢应见两难同”。作者询问贵族子弟与农民对于春雪的感受是否相同。贵族子弟或许因雪景的美丽而感到欢喜,而农民则更关注春雪对庄稼的影响,担忧是否会影响收成。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立场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雪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语言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