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燕窠香湿,误天涯芳信。社近阴晴未前定。听莺簧宛转,似羽疑宫,歌未断,落落旧愁都醒。
疏狂追少日,杜曲樊楼,拚把黄金买春恨。回首武陵溪,花待郎归,洞云深、未知春尽。问杨柳梢头几分青,消不得,朝来雨寒一阵。
疏狂追少日,杜曲樊楼,拚把黄金买春恨。回首武陵溪,花待郎归,洞云深、未知春尽。问杨柳梢头几分青,消不得,朝来雨寒一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洞仙歌》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一段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上片(前六句)像一组春日特写镜头: "燕窠沾着雨露的香气"开篇就营造出湿润的江南春景,但"误了远方来信"暗示着等待的落空。诗人用"黄莺叫声像乐器演奏"的比喻,把鸟鸣写得像在演奏宫廷乐曲,这美妙的音乐反而唤醒了尘封的愁绪——就像我们听到某首老歌会突然想起往事一样。
中片("疏狂追少日"起)是回忆杀: 诗人回忆年少轻狂时,在繁华酒楼一掷千金买醉的往事。"买春恨"这个说法很特别,把抽象的愁绪写成可以购买的实物,让人看到他是如何挥霍青春来排遣寂寞。提到"武陵溪"(桃花源典故)时,用"花儿等着情郎归来"的拟人手法,把等待写得既浪漫又心酸。
结尾最妙: 最后问杨柳"你枝条上的青色还能剩多少",其实是在说自己的青春和思念都快被连绵春雨消磨殆尽了。这种把情绪投射到杨柳身上的写法,比直接说"我很惆怅"要高明得多,就像现代人用"雨一直下"来表达心情低落一样自然。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春日景物和人生感慨完美融合,黄莺、杨柳这些寻常景物都成了情感的代言人。特别是"买春恨"这种新奇表达,把年轻人用挥霍来对抗寂寞的心理写得入木三分,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