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懿皇后挽歌三首(今存二首) 其二

后庭攀画柳,上陌咽清笳。
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寿宫星月异,仙路往来赊。
纵有迎仙(一作神)术,终悲隔绛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悼念贞懿皇后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前四句描绘了皇后去世后的场景:宫女们攀折宫墙边的柳枝(古人折柳送别),街道上传来凄凉的胡笳声(哀乐)。命妇(贵族妇女)们不再佩戴华丽的头饰(蘋叶象征装饰),百姓则插上素白的柰花(类似梨花,象征哀悼)。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举国同悲的氛围。

后四句转向对皇后仙逝的想象:她的陵墓上空星辰异常明亮(暗示灵魂升天),通往仙境的路途遥远。即使有迎接神仙的法术,人们依然悲痛——因为生死之间永远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绛纱(暗红色纱帐,象征阴阳两隔)。这里用"仙路""绛纱"等意象,将死亡美化成羽化登仙,却又强调凡人无法追随的遗憾。

全诗最动人的是矛盾情感的平衡:既用"星月异""仙路"等华丽想象冲淡死亡阴影,又用"咽清笳""终悲"等词回归人间真情。这种对逝者既仰望又眷恋的复杂心情,正是悼亡诗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