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 乾明寺梦绿亭
一丛寒玉。
又一重溪影,照来都绿。
石径弯环,僧梦微凉,好个翠阴如幄。
小阑干外秋痕瘦,画不出、折枝横幅。
有美人、亸袖频来,念取天寒人独。
昨夜雨凉新过。
四围山气净,石发初沐。
露洗琴床,烟幕筠帘,病损半篱残菊。
林疏不度斜阳影,待石上、安排棋局。
怅客中、鬓发萧疏,转忆故园林麓。
又一重溪影,照来都绿。
石径弯环,僧梦微凉,好个翠阴如幄。
小阑干外秋痕瘦,画不出、折枝横幅。
有美人、亸袖频来,念取天寒人独。
昨夜雨凉新过。
四围山气净,石发初沐。
露洗琴床,烟幕筠帘,病损半篱残菊。
林疏不度斜阳影,待石上、安排棋局。
怅客中、鬓发萧疏,转忆故园林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寺庙秋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孤独思乡的情绪。
上片从视觉入手,用"寒玉"比喻青翠的竹林,"溪影""石径"勾勒出幽静的环境。"僧梦微凉""翠阴如幄"让人感受到清凉的绿意。诗人想画下这美景却难以表现,暗示内心复杂感受。最后"天寒人独"点出孤独心境,那位频频出现的"美人"可能是诗人思念的化身。
下片写雨后清晨:山色明净,石上苔藓湿润,露水洗净琴床,竹帘外轻烟缭绕,残菊凋零。这些细节组成一幅静谧的禅意画面。"林疏不度斜阳影"的留白处理很巧妙,诗人想下棋排遣寂寞,却更添惆怅。结尾"鬓发萧疏"的衰老形象与"故园林麓"的回忆形成对比,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全词以"绿"为线索,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交融。看似写景,实则抒情,通过寺庙秋景的清凉幽静,反衬出游子漂泊的孤寂。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选择精当,在宁静的画面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细腻的审美情趣和含蓄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