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直闻运使兵部驻节京口寄呈如晦

南徐新政焕秋阳,九日登临喜命觞。
送酒客寻方外士⑴,观风人是省中郎。
千家弦管闻谣俗,万顷湖山入燕堂。
使节未归深有意,欲疏泾渎利吴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京口(今镇江)参加官员聚会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对地方新政的赞美和对自然人文的欣赏。

前两句写秋日新政气象:南徐州(镇江古称)推行新政策后,整个城市像秋阳一样焕发光彩。重阳节这天,大家高兴地登高饮酒庆祝。这里的"新政"可能是当时官员推行的利民措施。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宴会场景:有人专门去请隐士来喝酒,负责考察民风的官员也来参加。宴会上能听到百姓演奏的民间乐曲,从厅堂望出去能看到万顷湖光山色。这些描写展现了官民同乐的和谐画面,也说明官员重视体察民情。

最后两句含蓄表达深意:官员们迟迟不愿离去,是因为心里惦记着疏浚河道、便利航运的民生工程。这里用"泾渎"(河道)和"吴艎"(江南船只)代指水利交通建设,体现官员务实为民的态度。

全诗亮点在于:通过欢宴场景自然带出官员勤政爱民的形象,没有刻意歌功颂德,却用"送酒给隐士""听民间音乐""惦记疏浚河道"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新政带来的积极变化。写景(湖山)与记事(宴会)结合紧密,语言明快又不失典雅。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