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韵味的诗词,通过描述雨窗和程村夜话的场景,展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沉思。下面我为你逐句分析:
1. “岁月闲中老,容华暗里消。” 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匆匆。岁月在闲暇中悄悄流逝,人在不知不觉中老去,容颜也在暗中逐渐消逝。诗人用“闲中老”和“暗里消”这两个词语,给人一种时光无情、人生易逝的感觉。
2. “清槐好为系征舠,浓绿染长桥。” 这里诗人用清槐和长桥作为象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清槐”可能代表着清新的自然,“系征舠”则可能意味着暂时停留或者休憩。“浓绿染长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个环境的宁静和美丽。
3. “听雨僧庐静,寻诗竹院遥。”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夜间的活动。他在僧庐里静静地听雨,寻找灵感。这里的“僧庐”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听雨”则给人一种沉思和遐想的机会。“寻诗竹院遥”则暗示了诗人想要寻找灵感,而竹院可能是他寻找灵感的地方。
4. “烛花落尽又频挑,不寝费兰膏。”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和诗人的心情。蜡烛的火焰落下又点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漫长。诗人无法入睡,可能是因为他在思考人生、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寝费兰膏”则表达了他因为思考而消耗了时间,就像蜡烛燃烧一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窗和程村夜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易逝的感慨。他用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己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