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龙井寺 其一

竹门斜倚酒家帘,石路高低记水帘。炙背老农惊伛偻,乘肩痴女笑窥觇。

数羝人立攀篱落,一蝶儿嬉掠伞檐。款约朋从归去路,马头应有月纤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小景,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像在看一组动态的田园短视频。

开篇两句像镜头缓缓推进:斜开的竹门边挂着酒家布帘,石板路高高低低,路边溪水像帘子一样流淌。这里用"水帘"形容溪水的流动感,画面立刻活了起来。

中间四句是四个特写镜头: 1. 驼背的老农在晒太阳,突然被诗人看到,惊讶地直起腰——"惊伛偻"这个动作描写特别传神,仿佛能看见老人慌忙挺腰的瞬间。 2. 小女孩骑在大人肩上,偷偷笑着打量路人,"乘肩痴女"的"痴"字用得妙,既写天真,又带点顽皮。 3. 几只山羊像人一样站立,前蹄扒着篱笆想偷吃,"数羝人立"这个拟人化描写充满童趣。 4. 蝴蝶调皮地擦过行人的伞檐飞走,"掠"字写出蝴蝶轻盈灵动的姿态。

最后两句转到归途:诗人与朋友约好回家时,想象马头上方会升起一弯新月。这个结尾突然把画面拉远,从白天的热闹转到夜晚的静谧,用"月纤纤"的柔美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全诗妙在捕捉了六个鲜活的瞬间,就像用诗句拍的vlog,每个镜头都充满动态美。诗人用农人、孩童、动物组成的生活交响曲,传递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特别是"炙背""乘肩""人立""儿嬉"这些动词的精准运用,让文字有了跃动的生命力。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