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秋时分的送别场景,充满了画面感和细腻的情感。
开篇用"凤吹"(指笙箫等乐器声)和"河梁"(桥梁)点明送别的环境——伊水河畔,乐声悠扬中友人乘车离去。随后镜头转向野外:焚烧田地的黑烟、江边枯黄的芦苇,这些秋日特有的萧瑟景象,暗示着离别的惆怅。
中间两句突然插入声音描写:隔着城墙传来报更的鼓声,友人的船渐渐隐没在远方。这里用"闻鼓声"和"见船隐"两个细节,生动表现了目送者久久伫立、依依不舍的状态。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送别的人敞开衣襟(表示心情激荡),极目远望直到漳水尽头。这个"极"字用得巧妙,既写视线之远,又暗含情意之深,把不舍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近处的乐器、车马,到中景的田野秋色,再到远去的行舟,最后定格在凝望的身影上。通过视觉(黑烟、黄芦)、听觉(乐声、鼓声)的交替呈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秋日别离的复杂心绪。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