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三十二

秋近草虫乱,夜遥霜月低(秋夕怀长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寂静中的细微声响与清冷月色,短短两句却充满画面感。

前句"秋近草虫乱":秋天快到时,野草中的虫子叫声变得杂乱密集。这里用"乱"字生动表现出虫鸣此起彼伏的热闹,反衬出秋夜的静谧。就像我们夏夜听到的蝉鸣,越是注意听,越觉得声音交织成片。

后句"夜遥霜月低":深秋的夜晚,带着寒霜的月亮低垂在天边。"遥"字既写夜深,也暗示诗人凝望之久;"低"字让月亮显得触手可及,却又带着霜气的清冷。就像冬天呵出的白气,看得见却抓不住的凉意。

两句话像两个电影镜头:先拉近特写草丛里躁动的秋虫,再拉远展现霜月笼罩的旷野。没有直接写思念,但通过"虫鸣扰人""寒月低垂"这些容易引发孤独感的意象,自然流露出对友人(长公)的牵挂。就像我们失眠时听到窗外声响,看着月亮,会特别想念远方的人。

释惠崇

释惠崇,(?~一○一七),淮南(今江苏扬州)人(《清波杂志》卷一一),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图绘宝鉴》卷三)。九僧之一,善诗,工画(《清波杂志》卷一一)。真宗天禧元年卒。今录诗十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