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竹枝词(一作歌) 其一》是一首描绘荆门滩附近景色的诗。诗人可能正在乘船经过荆门滩,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
首先,诗人描述了荆门滩的急流和潺潺的水声,这是大自然的生动写照。接着,诗人听到了两岸猴子的叫声,它们回荡在满是烟雾的山间,这样的描写非常生动,仿佛让人置身其中。这样的环境和气氛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又神秘的美。
然后,诗人转向描绘了渡头的少年。这位少年可能是要去完成公务,也可能是去求学。他独自在月光下渡过急流,消失在远方。这个场景充满了孤独和冒险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少年在月落西陵后还未回来,引发了人们对他的担忧和关注。他的身影成为了这首诗的重要元素,与前面的自然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宁静又神秘的美。这种美既来自于大自然的景色,也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让人们能够从中领略到古代中国的美景和情感。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