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金翠画屏山。万髻千鬟。桃源楼阁五云间。恨杀芙蓉城下客,不借青鸾。

风雨杏花残。芳意都阑。一灯孤影小窗间。绣被熏来香欲尽,只是春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里的孤独与失落,画面感很强,情感细腻。

上片(前四句)用华丽的意象开篇:金色的屏风上画着青山,女子们梳着精致的发髻,桃源般的楼阁仿佛在云端。但这一切美好都像在讽刺主人公——他像个被"芙蓉城"(象征仙境)拒之门外的客人,连借一只青鸾(仙鸟)飞上去的机会都没有。这里用"恨杀"表达强烈的遗憾,暗示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下片(后五句)转向现实场景:风雨打落了杏花,春天的气息消散了。夜里,一盏孤灯映着人影,窗边独坐。绣花被子上的熏香快要燃尽,但寒冷依然挥之不去。最后一句"只是春寒"很妙,表面说天气冷,实则写心里冷——美好事物逝去后的空虚感,就像残留的香气一样抓不住。

全词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想象中的绚烂,下片极写现实中的孤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得见美好却够不着"的惆怅,就像我们面对逝去的青春或错过的机会时的那种心情。词人没有直接说"我很难过",而是通过残花、孤灯、将尽的香气这些具体事物,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落寞。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