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

自知休沐诸幽胜,遂肯高斋枕广衢。旧地已开新玉圃,
春山仍展绿云图。心源邀得闲诗证,肺气宜将慢酒扶。
此外唯应任真宰,同尘敢是道门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休假时享受宁静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写诗人知道自己休假时可以享受幽静的美景,于是安心地住在靠近大路的高斋里。"高斋枕广衢"看似矛盾,实则暗示虽住繁华处,但内心追求宁静。

颔联用对比手法:旧地变成了新的花园,春天的山峦依然展现着如绿云般的美景。这里"旧地"与"新玉圃"形成反差,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新发现。

颈联写诗人的休闲生活:用写诗来滋养心灵,用慢饮来调养身体。"邀得""宜将"这些词显得很随性,展现了诗人放松的状态。

尾联表达人生哲理:除了顺应自然规律,与世俗和谐相处才是修道的关键。"任真宰"指遵循自然,"同尘"指不刻意远离世俗,这种"入世修行"的态度很有智慧。

全诗通过休假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在繁忙中寻找宁静、在世俗中修炼心性的生活态度。诗人没有刻意避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这种智慧对现代人也有启发。诗中"慢酒""闲诗"等意象,生动地呈现了一种优雅从容的生活方式。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