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韩公枢密 其二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百姓热烈欢迎朝廷使臣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朝廷诚信的信任。

前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使臣出行的盛况:想象朝廷使者经过两座京城时,道路两旁挤满了端着酒水欢迎的百姓。连昌宫的桃花依旧盛开,华萼楼上的喜鹊都被这热闹场面惊动——这些细节烘托出百姓对和平的期待就像春天般自然真切。

后四句转入议论:不要说这只是皇帝怜悯百姓,更要明白这是上天顾念苍生。圣君的诚信像太阳一样光明正大,与其靠多次结盟(暗指当时南宋与金国反复议和),不如真正停止战乱。这里"长乱何须在屡盟"一句尤其犀利,直接点破频繁结盟反而助长混乱的现实。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前面百姓夹道欢迎的热烈期盼,与后面作者对"表面和平"的冷静反思形成对比。最后两句像一记警钟,提醒人们真正的和平需要诚意而非形式,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