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杨成山泛舟至惠山

十载怜分别,兹游手共携。
闲寻山屡转,不觉日初西。
钟断泉声远,舟回柳影低。
春莺如解意,欲去尽情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老友杨成山久别重逢后一起泛舟游玩的温馨场景,充满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十载怜分别,兹游手共携"直接点明主题:两人分别十年后终于能携手同游。一个"怜"字透露出对漫长分别的不舍,而"手共携"的细节则生动展现了重逢的亲密。

中间四句写游玩过程:他们悠闲地沿着山间小路漫步,不知不觉已到黄昏。寺庙的钟声渐渐消失,泉水的声响却越来越清晰;小船调头返回时,柳树的影子已低垂在水面。这些描写通过声音(钟声、泉声)和光影(夕阳、柳影)的变化,巧妙地表现了时间流逝和景致变换。

最后两句"春莺如解意,欲去尽情啼"特别有趣:春天的黄莺好像懂得他们的心意,在他们即将离去时放声歌唱。这里用拟人手法,把鸟儿写得通人性,其实是在表达诗人自己不舍结束这美好时光的心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通过记录一次普通的春游,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与知己共度的时光,连最平常的山水景色都会变得格外动人。诗中那种珍惜当下、享受友情与自然的快乐,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