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秋夜
画阁重帘深不捲。铜史黄昏催缓箭。那堪离别在兰时,梧桐落尽回心院。
夜长君不见。漏痕犹比檀痕浅。麝煤残,银筝宝瑟,信手拈来倦。
侧侧寒生霜瓦溅。眼底屏山千里远。南来孤雁己先红,一声天际堪肠断。
飘零秋万点。风条雨叶如相饯。最无僇,坐愁不寐,绛蜡和花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孤独与思念,像一部细腻的微电影。上片从室内环境切入:雕花的楼阁垂着厚重帘幕,连计时铜壶滴漏声都显得拖沓,暗示主人公度日如年。"梧桐落尽"既是深秋实景,又暗喻孤独——传说凤凰只栖梧桐,如今树已凋零。夜深人静时,墨迹未干的信笺、闲置的乐器,都在诉说无心装扮、无心娱乐的倦怠。
下片镜头转向室外:霜花凝结屋瓦的轻响,屏风上山水图案延伸的千里之遥,共同构建出物理与心理的双重距离。突然天际传来雁鸣,词人捕捉到两个惊人细节:大雁南飞前羽毛已染秋红(视觉),哀鸣令人肝肠寸断(听觉)。最后定格在特写镜头:主人公剪着烛花彻夜难眠,"剪烛"这个日常动作,在此刻成了排解愁绪的唯一出口。
全词妙在将抽象愁绪具象化:用"漏痕浅"喻时间难熬,用"风条雨叶"拟人化送别,甚至大雁都懂得提前为离别染红羽毛。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表达,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秋夜思念的浓度。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