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江阴君山一带的风景和历史遗迹,同时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景:画桥边的垂柳依偎着护城河,对岸的青山像翻滚的浪涛。用"画桥""垂柳"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柔美,而"涌涛"二字又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感。
中间四句转入历史与气象描写:楚相墓地的石马已被岁月掩埋,而山顶的寺庙依然巍峨耸立。这里通过"楚相丘墟"和"梵王宫殿"的对比,暗示人世沧桑。接着用开阔的江天、汹涌的海风,营造出雄浑的意境,其中"天低鸿雁"显出天地辽阔,"风撼鱼龙"更添几分磅礴气势。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听说城南有位真正的隐士,诗人向往能披着蓑衣和他一起泛舟打渔。这里的"真逸"指超脱世俗的高人,"烟蓑""渔舠"都是隐士生活的典型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渴望。
全诗由景入情,既有对壮丽山河的描绘,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最终落脚在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层次分明而意境深远。诗中"涌涛""撼"等动词的运用尤其生动,让静态的风景充满生命力。
贡师泰
(1298—1362)元宁国府宣城人,字泰甫,号玩斋。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