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达兼善御史壁閒刘伯希所画古木图
远树含幽姿,近树亦古色。
水傍尝见画不得,乃在君家中堂之素壁。
青林寂寞行人窈,白涧微茫断烟隔。
入门萧萧云气生,落日便恐归禽争。
耳后飒爽寒风声,知君夜眠愁雨黑,留客昼坐宜秋清。
刘侯学李成,画手称独步。
时见作古松,盘屈百怪聚(一作任形势)。
中林一株直且良,安得刘侯写其趣(一作安得挥毫纵奇气)。
水傍尝见画不得,乃在君家中堂之素壁。
青林寂寞行人窈,白涧微茫断烟隔。
入门萧萧云气生,落日便恐归禽争。
耳后飒爽寒风声,知君夜眠愁雨黑,留客昼坐宜秋清。
刘侯学李成,画手称独步。
时见作古松,盘屈百怪聚(一作任形势)。
中林一株直且良,安得刘侯写其趣(一作安得挥毫纵奇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挂在朋友家墙上的古木画,通过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画作的魅力和背后的情感。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画中树木:远处的树姿态幽深,近处的树颜色古朴。这种景色在水边都难得一见,如今却出现在朋友家的白墙上。这里突出了画作的珍贵和独特。
中间部分用丰富的意象营造画面感:青翠的树林中行人身影模糊,白色溪涧上飘着淡淡的烟雾。走进房间仿佛有云气升腾,夕阳下似乎能听见归巢的鸟儿在争抢位置,耳边还隐约传来寒风的声音。这些描写让静止的画作"活"了起来,说明画家技艺高超,能把树木画得如此逼真动人。
最后七句转向评价画家刘伯希:他学习宋代画家李成的技法,在画松树方面独树一帜。画中的松树盘曲奇特,但林中有一株笔直美好的树特别显眼。诗人感叹:真希望刘画家能挥洒笔墨,把这种自然趣味都画出来啊!
全诗通过"看画-入画-评画"三个层次,既赞美了画作逼真传神,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最妙的是诗人用"风声""归禽"等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真的看到这幅画在眼前活了过来,这种化静为动的写法正是这首诗最吸引人的地方。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