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知州考绩复任六安
李侯自昔居羊城,才华卓荦人中英。
金门射策登黄甲,秘阁修文蔼俊声。
予时亦忝群公后,京国相逢诚邂逅。
对榻常论午夜文,趋朝共听三更漏。
人生会合那可常,君奔亲讣先还乡。
予拜夕郎愧才短,相思两地如参商。
蹇予被谪投南极,佐邑闻君声藉藉。
牛刀小试言子游,哦松暂屈崔斯立。
十载辛勤海上归,金台相见喜成悲。
予著铁冠持宪节,君承宠命牧群黎。
六安大郡居淮甸,地僻民淳风俗善。
多君为政尚宽平,一钱五裤人争羡。
今秋报政入神京,六事咸称绩有成。
借寇徯君还旧治,九重特慰斯民情。
友朋留别都门道,杯酒淋漓任倾倒。
蒲帆十幅挂西风,红蓼汀洲雁声早。
到官正值隆冬时,梅花开遍东南枝。
儿童竹马候江浒,朱轓皂盖何委蛇。
古今为治重民牧,增秩赐金如不足。
勖君终始树勋庸,期与前贤继芳躅。
金门射策登黄甲,秘阁修文蔼俊声。
予时亦忝群公后,京国相逢诚邂逅。
对榻常论午夜文,趋朝共听三更漏。
人生会合那可常,君奔亲讣先还乡。
予拜夕郎愧才短,相思两地如参商。
蹇予被谪投南极,佐邑闻君声藉藉。
牛刀小试言子游,哦松暂屈崔斯立。
十载辛勤海上归,金台相见喜成悲。
予著铁冠持宪节,君承宠命牧群黎。
六安大郡居淮甸,地僻民淳风俗善。
多君为政尚宽平,一钱五裤人争羡。
今秋报政入神京,六事咸称绩有成。
借寇徯君还旧治,九重特慰斯民情。
友朋留别都门道,杯酒淋漓任倾倒。
蒲帆十幅挂西风,红蓼汀洲雁声早。
到官正值隆冬时,梅花开遍东南枝。
儿童竹马候江浒,朱轓皂盖何委蛇。
古今为治重民牧,增秩赐金如不足。
勖君终始树勋庸,期与前贤继芳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送别一位叫李知州的朋友,他要去六安继续当官。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了两人的友谊,赞美了李知州的为官之道。
全诗可以分成四部分: 1. 开头回忆两人在京城相识的往事(1-8句):说李知州是广州人,才华出众,考中进士后在朝廷工作。那时作者也在京城当官,两人经常深夜讨论文章,一起上朝。
2. 中间讲两人分别后的经历(9-24句):后来李知州因家人去世回乡,作者被贬到南方。十年后两人重逢,这时作者当上了监察官员,李知州则被派去六安当地方官。诗中夸李知州治理有方,当地民风淳朴,他实行宽厚政策,深受百姓爱戴。
3. 接着写送别场景(25-28句):描写李知州秋天进京汇报工作后,又要返回六安。朋友们在京城外设宴饯行,酒喝得尽兴,而李知州乘着挂满帆的船在秋风和雁鸣中启程。
4. 最后是对朋友的勉励(29-32句):想象李知州冬天到任时,百姓会像欢迎古代清官那样热烈迎接。勉励他要始终如一做个好官,争取像古代贤臣那样名留青史。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友情,如"对榻常论午夜文"写两人深夜聊文章 - 通过"儿童竹马候江浒"等画面,生动表现百姓对好官的期待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才能的赞美,也有对他仕途的关心 - 最后上升到"古今为治重民牧"的高度,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
全诗就像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既有对往事的怀念,对朋友能力的肯定,也包含了对他的期许,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之间珍贵的友谊和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