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生动画面,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动人。
前两句"睛坡软翠媚烟萝,作剧东风孰奈佗"写景:阳光下的山坡披着柔嫩的绿装,藤萝在薄雾中显得格外妩媚。调皮的东风(春风)在这里肆意玩耍,谁也管不住它。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春风写得像个顽皮的孩子,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后两句"不与春山借颜色,道旁争得见愁娥"抒情:诗人说,要不是向春山借来这满眼的绿色(指春意盎然的美景),又怎能在路边看到那位面带愁容的美丽女子呢?这里的"愁娥"可能是诗人偶遇的女子,也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一个"愁"字给明媚的春光增添了一丝忧郁,让整首诗有了更丰富的感情层次。
全诗妙在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春山的明媚与女子的愁容形成对比,东风的活泼与人的忧郁相互映衬,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又能体会到一丝淡淡的忧伤。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王允皙
王允皙(1867-1929) 字又点,号碧栖。福建长乐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授建瓯教谕。又受聘为北洋海军衙门僚属。官至婺源知县。诗意境高远,有不可一世之概。词初学王,复出入于姜张。与王鹏运、朱孝臧等唱酬,颇受推重。有《碧栖诗》、《碧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