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疟,为苏昆山上舍(国琮)作

我闻古人言,壮士不病疟。
苏君虽孱儒,秉姿亦谔谔;
如何遘斯疾,驰骤苦束缚?
一寒更一热,间日息复作。
当其寒生时,如坠冰山壑;
遍体皆严威,战兢及手脚;
衣以狐貉裘,犹等绤絺薄。
倏焉执热来,炎炎气蒸烁;
如火方燎原,眼星忽错落;
请公自入瓮,汗浃始退却。
嗟哉此冰炭,变幻难捉摸。
医者各进言,一一诊脉络。
或云非人致,中有鬼作恶。
请诵杜陵句,援引何确凿!
我欲调荣卫,阴阳无乖错。
由来正胜邪,斯言可一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朋友苏昆山患上疟疾的痛苦经历,同时融入了幽默调侃,展现了古人面对疾病时的乐观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头先调侃说"壮士不该得疟疾",但偏偏这位文弱书生朋友却染病,饱受忽冷忽热的折磨。用"如坠冰山"形容发冷时的寒战,用"如火燎原"描写发热时的煎熬,比喻非常贴切。

2. 中间部分描写了各种治疗方法:医生们各执一词,有的说是"鬼怪作祟",有的引用杜甫诗句来治病。这些描写既真实反映了古代医疗条件的局限,又带着善意的调侃。

3. 最后诗人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调理身体阴阳平衡,但也不忘幽默地说"正气战胜邪气"这种说法实在可笑。这种调侃既表现了朋友间的亲密,也透露出对疾病无可奈何的豁达。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疟疾症状的描写,把忽冷忽热的感受写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刻意渲染痛苦,反而用夸张比喻和幽默口吻来化解疾病的沉重,展现了古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这种将痛苦经历转化为幽默诗篇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