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法戒诗 其一
夏造衰兮殷道兴,得贤臣分作股肱。
股肱辛勤亲五就,故主荒淫终莫救。
岁苦旱兮殚忧心,躬为牺兮祀桑林。
苞苴女谒备自责,祷辞未毕倾甘霖。
至诚感神信如此,天道只如人道迩。
一夫失所真宰愁,莫令君门悬万里。
股肱辛勤亲五就,故主荒淫终莫救。
岁苦旱兮殚忧心,躬为牺兮祀桑林。
苞苴女谒备自责,祷辞未毕倾甘霖。
至诚感神信如此,天道只如人道迩。
一夫失所真宰愁,莫令君门悬万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明君与昏君的不同结局。
前半段说夏朝衰败时,商汤得到贤臣辅佐(股肱指得力助手)。这些贤臣不辞辛劳五次往返劝说商汤出山(五就典故),而原来的夏桀王沉迷享乐无法挽救国家。这里用"股肱"比喻贤臣就像人的手脚一样重要。
后半段描写大旱灾时,商汤的感人举动:他亲自扮作祭品(牺指祭祀用的牲畜),在桑林祈祷求雨。还反省自己是否收受贿赂(苞苴)、听信后宫干政(女谒),结果还没祈祷完就天降甘霖。诗人由此感叹:真诚能感动上天,天道其实就像人道一样近在眼前。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只要有一个百姓受苦(一夫失所),上天就会忧愁,劝诫君王不要让自己和百姓之间隔开万里距离。
全诗通过商汤求雨的故事,传递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用"甘霖"象征明君德政带来的福泽,用"君门悬万里"批评脱离群众的统治者,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最打动人的是商汤把自己当祭品求雨的情节,展现了古代明君"以民为本"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