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篇
拟赋燕京胜,三都未足誇。
霸图雄雁塞,古戍扼龙沙。
北谷回阳令,西山拥帝家。
天平恒岳迥,地险蓟门赊。
秦楚惭鸡口,侯王属犬牙。
重城开御气,双阙倚明霞。
芳树华阳馆,高台易水涯。
谈天曾碣石,望海即琅琊。
带甲环三辅,梯航走八遐。
风云森剑佩,雨露足桑麻。
紫陌新丰酒,红楼宛洛花。
轻尘飞白练,旭日丽青緺。
雪色并儿剑,星杓汉使槎。
羽林矜节侠,戚里竞纷奢。
接轸趋长乐,扬鞭过狭斜。
悲歌逢击筑,斥堠警鸣笳。
七校传清跸,诸陵望翠华。
竖儒何寂寞,抱影独长嗟。
霸图雄雁塞,古戍扼龙沙。
北谷回阳令,西山拥帝家。
天平恒岳迥,地险蓟门赊。
秦楚惭鸡口,侯王属犬牙。
重城开御气,双阙倚明霞。
芳树华阳馆,高台易水涯。
谈天曾碣石,望海即琅琊。
带甲环三辅,梯航走八遐。
风云森剑佩,雨露足桑麻。
紫陌新丰酒,红楼宛洛花。
轻尘飞白练,旭日丽青緺。
雪色并儿剑,星杓汉使槎。
羽林矜节侠,戚里竞纷奢。
接轸趋长乐,扬鞭过狭斜。
悲歌逢击筑,斥堠警鸣笳。
七校传清跸,诸陵望翠华。
竖儒何寂寞,抱影独长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燕京篇》用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北京(燕京)的壮丽景象和战略地位,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地理与历史的雄浑画卷 诗人开篇就用对比手法,说燕京的雄伟让历史上著名的"三都"(可能指长安、洛阳等古都)都黯然失色。诗中提到的雁门关、龙沙(北方沙漠)、西山、蓟门等地标,勾勒出北京背靠山险、扼守北方的战略要势。特别提到"秦楚惭鸡口",暗示燕京的地理优势让传统强国都相形见绌。
2. 繁华都市的生动特写 中间部分像电影镜头般展现京城生活:皇家宫殿(双阙)映着朝霞,华阳馆的绿树与易水边的高台相映成趣。街上能看到新丰美酒、红楼歌舞,甚至细节到阳光下飞扬的尘土像白绸缎,贵族们的青色衣带在晨光中闪耀。这些描写让千年前的燕京宛如一幅彩色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
3. 豪情与落差的深层情绪 诗末笔锋一转,通过"羽林卫的侠气"与"皇亲国戚的奢侈"对比,带出京城的光鲜与暗面。最后两句尤其耐人寻味——当别人都忙着奔赴盛宴(长乐宫)或寻欢作乐(狭斜巷)时,唯有诗人这个"竖儒"(书生)独自对影叹息。这种热闹中的孤独,让全诗在壮阔之外多了份知识分子的清醒与惆怅。
全诗最妙的是把地理、历史、市井、个人情感熔于一炉,既有"谈天曾碣石"的宏大叙事,又有"轻尘飞白练"的细腻观察,就像用文字建造了一座立体的燕京城,让读者既能感受其恢弘气势,又能触摸到砖瓦间的温度。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