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三

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
歌钟虽在馆,桃李不成春。
水折空还沁,楼高已隔秦。
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徽宗为悼念秦国大长公主所作,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哀思。

前两句"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是说公主出身皇族,深受国家恩宠。这里用"天源"比喻皇室血脉,"国爱"体现皇家对她的疼爱。

中间四句用具体景象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曾经歌舞升平的馆舍还在,但像春天桃李盛开般的欢乐景象已不复存在;河水依旧流淌,高楼依然耸立,却永远阻隔了与公主的联系。这里的"沁"指沁水,"秦"既指地名也暗喻公主封号。

最后两句用平民视角加深哀思:市井中那位献珠宝的人(暗指公主)再也不会出现了。通过"会稽市"这个市井场景与"献珠人"的平民形象,让哀悼之情更显真挚。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既保持了皇家挽诗的庄重,又流露出亲人逝去的真切悲痛。没有华丽辞藻,却在平淡叙述中蕴含深沉情感,这是其动人之处。

赵顼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宋英宗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