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日张机仲同宿明庆亨会堂上人房是夜读罗昭谏诗

宝坊金碧近闾阎,阁道沈沈警夜严。
万石华䲔惊海兽,四檐铁凤语飞廉。
伤时我岂同昭谏,觅句师能及道潜。
一榻茶烟清梦熟,因思松瀑洒冰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借宿时的一个夜晚,既有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前四句写景:寺庙金碧辉煌,靠近居民区,夜晚的楼阁通道幽深寂静,守卫森严。寺庙屋檐上的装饰(如石雕海兽、铁铸凤凰)栩栩如生,仿佛在风中发出声响。这里用"万石华䲔""铁凤"等形象,既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华美,又通过"惊""语"等动词让静态的景物活了起来。

后四句抒情:诗人读前人罗昭谏(罗隐)的诗,感叹自己虽然和他一样心怀忧时之情,但境界不同。他称赞同宿的僧人(上人)写诗的才华堪比高僧道潜。最后在茶香中入睡,梦见了松林瀑布洒落如冰帘的美景。这里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全诗特色在于: 1. 用寺庙夜色的庄严衬托内心的宁静 2. 将眼前实景与历史人物、梦境巧妙结合 3. 结尾的"松瀑冰帘"意象清新,给人无限遐想 4. 在严肃的宗教场所中,找到了一份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含蓄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他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