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再寄素秋

记秦淮、胜游欢宴,惊风何事吹散?
狂烽苦逐车尘起,经岁间关流转。
归路远。
叹故国、盟鸥却向巴江见。
离愁又满。
甚歌席深杯,烛窗秋雨,都化泪千点。
茶烟外,锦瑟华年偷换。
朱弦难谱哀怨。
江郎彩笔飘零久,今日画眉都懒⑴。
君莫管。
任扶病、登褛更尽望京眼。
流光易晚。
问斟酌词笺,商量药里,何日镇相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 再寄素秋》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的离别之痛与人生感慨,读来令人动容。

上阕开篇用秦淮河的欢乐宴饮作对比,突然被战火("狂烽")打断,被迫流离失所。"归路远"三字道尽漂泊之苦,连昔日江南的鸥鸟都只能在四川相见,凸显时局动荡。最打动人心的画面是:记忆中歌舞酒宴的温暖场景,在烛光秋雨中全化作了泪水,将美好与悲伤的强烈反差写得淋漓尽致。

下阕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茶烟袅袅中,青春已悄然逝去,连乐器都弹不出心中哀愁。这里用"江郎才尽"的典故,暗示才情被乱世消磨,甚至对梳妆打扮都提不起兴致。最后几句尤为感人:主人公拖着病体登楼远望,明知相聚无期,却仍执着地问"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品诗熬药?"将乱世中普通人相濡以沫的渴望写得催人泪下。

全词妙在将宏大历史(战乱)与个人命运(漂泊、病痛、相思)紧密结合,就像用一滴水折射整个时代。那些具体意象——逃难的车尘、异乡的鸥鸟、烛光下的泪雨、熬药的罐子,共同构建出触手可感的乱世画卷。最打动人心的是在绝望中仍不放弃希望的真挚情感,这种穿越时空的深情,正是古典诗词永恒的感染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