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诗纪》作刘。)真人东山还诗

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
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
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
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深秋时节独行山野的所见所感,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篇用"连峰竟无已"写群山连绵望不到头,"积翠远微微"说苍翠的山色在远处显得朦胧,立刻让人感受到旅途的漫长和孤独。接着用"野风急""秋草黄"的深秋景象,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

"我来岁云暮"点明时值岁末,正是游子最易思乡的时刻。"霜雪方共下"不仅写实景,更暗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困苦。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说等到路边的麦子长出两穗(象征丰收),就回家关上柴门——这既是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也暗含着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完美融合。连绵的山是漫长的旅途,秋草枯黄是漂泊的凄凉,霜雪是人生的磨难,而"两岐秀"的麦穗则承载着对归隐生活的期待。诗人用最朴实的山野风物,道出了所有游子共通的乡愁。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