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人之仰山

集云峰下四藤条,千载谁知恨未销。
去去全身担荷得,石龙依旧碧岧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修行与执念的故事,用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深刻哲理。

前两句"集云峰下四藤条,千载谁知恨未销":山崖下挂着几根老藤,千百年来都没人知道藤条里还缠绕着未消的怨恨。这里的藤条象征执念,暗示修行者表面超脱,内心却仍被往事牵绊。

后两句"去去全身担荷得,石龙依旧碧岧峣":当修行者真正放下所有负担(包括那些隐藏的怨恨),才发现山崖上的石龙雕像始终巍然耸立,青翠的山峰从未改变。这里的石龙和青山代表永恒的自然真理,暗示只有彻底放下,才能看见不变的真相。

全诗妙在用登山修行的小场景,讲透人生大道理: 1. 执念就像老藤,时间再久也难以自然消散 2. 真正的解脱不是换地方,而是卸下心里包袱 3. 自然真理永远在那里,蒙蔽我们的是自己的执念

诗人用"藤条恨"和"石龙山"的对比,生动说明:外在的修行不如内心的放下,这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就像我们现代人,常常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解决问题,其实需要改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

释子益

释子益(?~一二六七),号剑关,剑州(今四川剑阁)人。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初住隆兴府兴化寺。移住隆兴府云岩寿宁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福州西禅怡山长庆寺。三年卒。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剑关子益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林希逸所撰序。释子益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