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词十首 其十

万里轮台音信稀,传闻移帐护金微。
会须麟阁留踪迹,不斩天骄莫议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这首词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水调词十首 其十》

这首词主要描述了一种情境和抱负。让我们逐句来看:

1. “万里轮台音信稀,传闻移帐护金微。”

这里的“轮台”可能指的是边防之地,“音信稀”则表示消息稀少,可能因为距离遥远或者战乱导致信息传递困难。接下来的“传闻移帐护金微”可能是说听说有军队移动去保护某种重要的东西,可能是边疆的安全或是某种资源的保护。

2. “会须麟阁留踪迹。”

“会须”有“终将”的意思,表示对未来的期待。“麟阁”可能是指功勋阁,用来记录有功之人的事迹。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将来必定会在功勋阁留下自己的英勇事迹。

3. “不斩天骄莫议归。”

这里的“天骄”可能指的是强大的敌人或者困难的任务。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没有击败强大的敌人之前,就不要讨论归来之事,表达出一种决心和坚持。

综合来看,这首词描述了一种边疆的紧张局势和一种决心。作者可能是一个有抱负的战士,他期待能够传递消息,保护边疆的安全,并在未来的功勋阁上留下自己的事迹。同时,他表达了一种决心,那就是在击败强大的敌人之前,不会考虑归来的事情。整首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期待。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帮助你理解这首词的精髓和魅力。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