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大师赠彻大德

存诗勾引未能休,閒即因吟到禦沟。
故园别来杉桧老,旧山禅处水云秋。
寒声渐细钟摇寺,夜色无穷月满楼。
攀羡此情高且逸,平生辛苦未能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彻大德)的修行生活和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传递出超脱世俗的禅意。

前两句写诗人自己:虽然想放下写诗的执念,但总被美景触发诗兴,连路过皇宫外的水沟都能引发灵感。这里用"禦沟"(皇家沟渠)暗示诗人身处繁华京城,为下文对比做铺垫。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画面:家乡的杉树桧树已经苍老,而高僧修行的山水依然云淡风轻;寺庙钟声渐弱融入暮色,但月光却永恒地照亮禅楼。这些意象既表现时间流逝("杉桋老""水云秋"),又展现修行之地的永恒宁静。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羡慕高僧超逸的境界,感叹自己虽一生劳碌,却始终达不到这种精神高度。"攀羡"二字特别生动,像踮脚仰望的姿态,突显了俗世之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动与静"、"短暂与永恒"的哲理,通过钟声月色、老树秋云等日常景物自然呈现。我们能看到一个在官场奔波的诗僧,面对真正修行者时那种既敬佩又自惭的复杂心情,这种真实感人的情感让禅理不再抽象。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