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八首 其三

负笈才逾弱冠时,黉宫尺地许扬眉。
待赓蘋野三番试,曾踏槐花两度迟。
人羡开荒先得第(台湾土著成进士自余始),我惭摩垒独搴旗。
高堂白发双亲在,赢得浮名慰所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七十岁老人回顾自己年轻时求学经历的感慨之作,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读书人的奋斗与亲情。

开头四句回忆二十岁出头求学的场景:背着书箱在学堂里刻苦读书,终于有机会展现才华。接着用"踏槐花"的典故(古代科举放榜时槐花正开,常以"踏槐"指代科举),说自己虽然两次科举失利,但依然坚持备考。

中间两句用对比手法写自己的特殊经历:作为台湾本土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开荒先得第"),本应自豪,但诗人却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侥幸率先突破("摩垒独搴旗"),这种谦虚中带着自豪的复杂心情很打动人。

最后两句是全诗最温暖的部分:当时家中父母健在,自己考取功名不仅实现了理想,更让白发双亲感到欣慰。这种将个人成就与家庭幸福联系在一起的表达,让功名有了更深厚的情感意义。

全诗就像一位老者在炉边娓娓道来,既有对青春奋斗的怀念,又有功成名就后的淡然,更饱含对父母的深情。诗人用"浮名"形容自己的功名,既显谦虚,也透露出历经沧桑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比起虚名,能让父母欣慰或许才是更真实的成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