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猿猴的孤独与思念,语言简单却情感深厚。
前两句交代猿猴的来历:它原本生活在遥远的巫山深处,却不知为何流落到巴溪一带。"巫山"和"巴溪"形成空间对比,暗示猿猴离乡背井的处境。
后两句是情感的核心:深夜时分,猿猴望着月亮啼叫,其实是在思念曾经一起在秋云中嬉戏的伙伴。"朱门"(富贵人家的红门)象征着人与猿的距离,暗示它被困在人类世界,无法回到山林与同伴相聚。
全诗妙在借猿写人。表面上写猿猴思乡,实则暗喻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月亮、秋云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氛围,与猿啼声相互映衬,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无处排遣的思念之情。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猿的视角,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羁旅之愁,显得格外动人。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