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与竹草庐

落日衡门下,寒容一水开。
最怜忘世老,终愧泣歧才。
野草知年事,邻辉觉暮哀。
谁能闻嗜酒,时遣白衣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忧伤的黄昏场景,通过几个简单画面传递出诗人复杂的心境。

夕阳斜照在简陋的茅草屋门前,门前的小河在寒意中静静流淌。诗人最羡慕那位隐居在此、忘却世俗纷扰的老者,对比之下,反而为自己曾经的迷茫选择感到惭愧。这里用"泣歧才"暗指诗人年轻时面对人生岔路时的彷徨。

野草随着季节枯荣,仿佛记录着岁月的流逝;邻居家的灯火在暮色中亮起,更添几分黄昏的寂寥。诗人渴望有人能懂他爱酒的心境,盼望能像古代"白衣送酒"的典故那样,偶尔有知己带着酒来相伴。

全诗通过落日、草庐、野草、灯火等日常景物,巧妙表达了三种情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年华老去的感伤,以及渴望知音相伴的孤独。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那种既想超脱世俗,又难舍人间温情的矛盾心理。

皇甫濂

(1508—1564)明苏州长洲人,字子约,号理山。皇甫录第四子。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工部都水主事,母丧除,起故官,谪河南布政司理问,终兴化同知。好学工诗。有《逸民传》、《水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