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尧夫赴举

自说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复事戎衣。
却教孙子藏兵法,空把文章向礼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名为《送孙尧夫赴举》,描述的是诗人送别孙尧夫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孙尧夫的鼓励与祝福,以及诗人在表达的思想和情怀。

首句“自说轩皇息战威”中的“轩皇”指的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轩辕黄帝。诗人把孙尧夫比作轩辕黄帝这样一位善于治理天下的君主,暗示孙尧夫具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和理想。这里的“息战威”是指停止战争,提倡和平,体现了诗人希望社会安定的愿景。

第二句“万方无复事戎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和平的期待。这里的“万方”指的是天下各个地方,“戎衣”指的是士兵的军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不再有战争,人们不再需要穿着军服,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第三句“却教孙子藏兵法”则是对孙尧夫的鼓励。虽然说要提倡和平,但不会禁止人们学习兵法。这里的“孙子”指的是兵法家孙武,他撰写了兵法著作,而“藏兵法”暗指孙尧夫可能擅长兵法。诗人认为,尽管要追求和平,但不能完全摒弃军事知识,因为战争可能仍会来临。

最后一句“空把文章向礼闱”中的“文章”指的是文学作品,“礼闱”则是指科举考试的考场。诗人鼓励孙尧夫在科举考试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争取做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里的“空”字有虚无之意,暗示科举考试并不一定能决定一个人的才学和命运,但诗人还是鼓励孙尧夫积极参加。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鼓励孙尧夫在追求和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一个有才学的人。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