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玫瑰在不同情境下的美与哀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花的双重性格。
前两句用嗅觉和视觉开场:"麝炷腾清燎"说花香像名贵香料在燃烧,香气清冽升腾;"鲛纱覆绿蒙"形容花瓣如传说中鲛人织的薄纱,半遮着绿叶。这里用贵重物品比喻花的高雅气质。
中间四句形成昼夜对比:白昼里,玫瑰像盛装宫女迎着朝阳("宫妆临晓日"),又像一匹锦缎被春风吹落("锦段落东风"),展现明媚之美;而到了傍晚,它在朦胧春烟中显得娇弱("无力春烟里"),在细雨中又透出忧伤("多愁暮雨中"),呈现脆弱之态。
最后两句点出核心矛盾:同一朵玫瑰,却同时存在深浅不同的红色,就像藏着说不清的心事。这里用颜色差异象征花朵(或借指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既有热烈的一面,又有忧郁的一面。
全诗妙在将玫瑰拟人化,通过晨昏光影的变化,展现事物(或人生)的双重性:光彩夺目与柔弱哀愁并存。这种对立统一的描写,让静态的花朵有了生命力和故事感,容易引发读者对自身经历的联想。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