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婚不久就失去爱人的痛苦心情,语言直白却充满深情。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人生最悲伤的莫过于生死离别,更何况是心灵相通的伴侣。这里用"矧"(况且)字强调失去知己的双重痛苦。
中间六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悲剧:新婚的甜蜜还历历在目("新婚未及久"),爱人却突然离世("杳杳遽何之")。用"连理木"比喻曾经的恩爱,"断肠枝"形容现在的痛苦,两个植物意象形成强烈反差。"百日"这个时间节点特别戳心——才过了短短百天,就从新婚燕尔变成天人永隔。
最后四句用自然现象作比:残缺的月亮终会变圆,但逝去的生命就像流水永不回头。诗人说"弃置非人情",意思是强迫自己忘记这段感情是不人道的,表达出将永远思念的决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哽咽着诉说心事。通过"连理木/断肠枝"、"亏月/逝水"这些日常可见的比喻,把抽象的丧偶之痛变得具体可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来不及好好相爱"的遗憾,以及明知思念无益却甘愿沉溺的执着,道出了古今相通的情感体验。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