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经磨难的官员离开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后的心境变化,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万险千艰六出身,如今刀得避嚣尘"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在官场经历了无数风险(比如政治斗争),六次调动职位("六出身"可能指多次职务变动),如今终于能放下权力("刀"象征官场争斗),远离喧嚣的官场纷争。
后两句"须知从此寒原上,有个行歌拾穗人"是诗眼:要记住啊,从今往后在那萧瑟的原野上,会多一个边唱歌边捡麦穗的人。这里的"行歌拾穗人"是诗人对自己的生动比喻——放下官职后,他将成为一个在田野间自由歌唱、捡拾麦穗的普通人,虽然清贫但自在快乐。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前两句写险恶的官场,后两句写恬淡的田园。诗人用"拾穗人"这个接地气的形象,生动表达了"无官一身轻"的解脱感。特别是"行歌"二字,让人仿佛能看到他放下重担后,在田野里边走边唱的自在模样,这种朴实的快乐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感染力。
郑侠
(1041—1119)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