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谣·咏破砚

补天无分,怎宽顽身世,也感郎当。
何物纤儿曾一掷,帝鸿年历难详。
眼早鸲枯,尾真龙断,怪事等南唐。
瓦全多矣,让他高踞文房。
还怕春社抛堶,秋闺压线,珍护比香姜。
完本初心残亦数,总留神骨坚方。
角折都忘,舌存偏喜,终古石交长。
我生为命,百年休报田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一方破旧的砚台为引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砚台虽残破却坚韧的一生,暗喻了文人坚守本心的精神。

上阕开篇就用"补天无分"自嘲,说这砚台像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一样没用,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中用。接着用"纤儿曾一掷"的典故,说它被小孩子随手乱扔,连年代都模糊不清了。砚台上的鸲鹆眼(砚台上的天然纹理)已经干枯,龙尾(砚台底部)也残缺不全,这些怪事就像南唐那些荒唐事一样可笑。但即便如此,它还是能在书房占据一席之地,比那些看似完整却毫无价值的瓦片强多了。

下阕写砚台虽然残破,却依然被主人珍惜。春天怕它被用来玩投掷游戏,秋天怕它被用来压针线,主人像保护珍贵的香姜一样爱护它。它虽然残破,但初心未改,精神内核依然坚固。它不在乎自己缺角少棱,反而为自己还能"舌存"(指砚台还能研磨)而高兴,愿意永远做主人的"石交"(像石头一样坚固的朋友)。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我这一生就像这砚台一样,即使百年之后田地荒芜,也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全词通过砚台的遭遇,写出了文人虽身处逆境却坚守本心的精神。砚台的残破象征人生的坎坷,而它的坚韧则象征文人的风骨。词人用幽默自嘲的语气,写出了深沉的人生感悟,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能感受到其中的辛酸与坚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