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所藏鲁公名印歌

唐印朱文观者信,铜花斑斑红沫润。两字左右方寸强,颜家世守此名印。

二十四郡忠臣无,公名才得天子呼。杲卿其兄真卿弟,眨公出公名不诬。

其时天下人望同。不以名称称鲁公。岂知此印到今好,手举公名精爽充。

我欲昌黎名印得,可双颜印分芒色。公行死矣韩生归,君命之衔皆报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忠臣)的一枚传世印章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印章本身的价值 诗开头用"铜花斑斑红沫润"形容印章古朴精美,历经岁月仍保存完好。这枚印章只有方寸大小(约3厘米),刻着颜真卿的名字,被颜家世代珍藏。诗人看到实物时,感觉仿佛能触摸到历史。

2. 印章背后的气节 中间八句揭示印章的精神价值。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兄弟(杲卿、真卿)坚守气节,二十四郡只有他们宁死不降。皇帝都敬佩地直呼其名,百姓更尊称他为"鲁公"(封号)。诗人说这枚印章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承载着颜真卿的浩然正气。

3. 诗人的情感共鸣 最后诗人突发奇想:要是能再找到韩愈的印章该多好,让"忠臣双印"交相辉映。虽然颜真卿殉国而韩愈生还,但他们都用不同方式报效国家。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忠臣风骨的向往。

全诗妙在把一个小物件写出大境界。就像我们今天看到革命先烈的遗物会肃然起敬一样,诗人通过这枚印章,让我们感受到穿越千年的精神力量。最打动人心的,是结尾"君命之衔皆报国"——无论生死,爱国初心不变。

钱载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