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隋炀帝杨广写给大臣史祥的表彰诗,用现代视角可以这样理解:
1. 核心主题:通过对比手法,赞扬史祥不随波逐流、忠诚可靠的品质,同时展现帝王对功臣的认可。
2. 现代语言解读: - 前四句说"人们总盲目崇拜古代名人(如伯煚、夏侯婴),却轻视眼前的贤臣",暗指史祥的才能被当代人低估。 - "劲草"比喻史祥像风中挺立的野草一样坚韧,"背淮心"用韩信典故,说他早有不拘常规的魄力。 - 后四句直接表彰战功:在黎山扫平叛乱,在黄河以南整军,功绩载入史册,帝王特意写诗提醒他保持初心。
3. 写作亮点: - 用"贵耳贱目"讽刺社会现象,比直接夸赞更有力 - "劲草"的比喻贴切生动,让人联想到"疾风知劲草"的俗语 - 最后落到"太仆箴",体现领导对下属的栽培之意
4. 现代启示: 诗中揭示的"忽视身边人才"现象至今存在,而史祥的"劲草精神"——在逆境中保持本真、用实力证明自己,对现代职场人仍有借鉴意义。帝王用诗歌表彰的方式,也展现了古代领导艺术中"物质奖励+精神认可"的激励智慧。
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