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州叛

羌虏奸诛轸圣忧,出师十万拥貔貅。
朝廷命将诗书府,廊庙论兵帷幄筹。
舜后舞干期振旅,汉臣投笔待封侯。
宣王六月存周雅,愿继徽声(彭本作音)颂国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夏州叛》是一首描述战争和英雄情怀的诗。

首句“羌虏奸诛轸圣忧”,描述了边疆的叛乱给朝廷带来的困扰。这里的“羌虏”指的是叛乱者,“奸诛”意味着阴谋破坏,“轸圣忧”则表示这种叛乱让圣人般的君王深感忧虑。

第二句“出师十万拥貔貅”,描述了朝廷出兵镇压叛乱的场景。“出师十万”展现了军队的规模,“拥貔貅”则形容军队勇猛如猛兽。

第三句“朝廷命将诗书府”,描述了朝廷从文人墨客中选拔将领来指挥这场战争。被选中的将领会获得朝廷的命令和授权。

第四句“廊庙论兵帷幄筹”,进一步描述了朝廷内部的策略制定。“廊庙”通常指代朝廷的重要决策场所,“论兵”意味着讨论军事,“帷幄筹”则形容策划战略如同在帐篷里谋划一样精心细致。

第五句“舜后舞干期振旅”,使用了典故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舜后”指的是贤明的君主,“舞干”是古代的一种舞蹈,用来祈求和平。“期振旅”则表示期待军队凯旋归来。

第六句“汉臣投笔待封侯”,描述了将士们决心战斗,期待获得荣誉和地位。“汉臣”指的是当时的将士,“投笔”表示放下文职,投身于战场,“待封侯”则表达了他们期待战斗胜利后得到朝廷的封赏和荣誉。

最后两句“宣王六月存周雅,愿继徽声颂国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文化的热爱。“宣王六月存周雅”可能是在赞美先王的智慧和文化遗产,“愿继徽声颂国猷”则表示诗人愿意继承美好的传统,歌颂国家的智慧和策略。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述了战争的场景,展现了朝廷的决策和将士的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和国家的热爱。它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对英勇和荣誉的赞美。

祖无择

( 1011—1084)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