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女行

衡山深而幽,湘水净而绿。
山幽何足奇,水净何足录。
此中毓秀灵,女贞森朴棫。
马冯旧朱陈,儿女新如玉。
丝罗结丝罗,朱绳牢系足。
亲友偕欢欣,共道姻缘夙。
公子佳翩翩,文采光离陆。
鸾交已定期,无何乖凤卜。
二竖忽为灾,阿郎疾危蹙。
修文赴玉楼,红丝命难续。
噩耗来女家,父母各瞠目。
女已测知之,趋向膝前伏。
哽咽低致词,女自知薄福。
双亲为妇心,百身莫能赎。
曾读《柏舟》篇,毋使歌《黄鹄》。
前闻郎疴沈,女已思之熟。
许女归始平,百苦甘茕独。
否则不求生,但求命绝速。
阖家苦难言,悲伤惨骨肉。
父信女心坚,母知女志笃。
唯唯各相应,女起身反屋。
脱却锦绣襦,登舆去匆促。
血泪入冯门,即易斩衰服。
父母偕弟昆,奔送多姻族。
惨目最伤心,捧言拜花烛。
观者千百人,同声齐一哭。
嗟嗟彼美姝,至情自有属。
谁说古共姜,今世睹难复。
谁说劲草无,扶风有贞木。
志同金石坚,从绳不能曲。
心同冰雪清,飞尘不能黩。
鬼神为之欣,天地为之肃。
冯郎木主成,往拜我斋宿。
名教古今尊,理难语流俗。
不吊而往贺,庶几有感触。
广文诸先生,名篇灿绮縠。
黄堂太守贤,彤管扬清馥。
御史大中丞,缘情申奏犊。
飞骑达天庭,褒嘉无愧恧。
纶綍颁煌煌,绰楔竖矗矗。
百年虽苦心,千秋留芳躅。
贤贞自不磨,劲节谁与角。
青青衡山松,猗猗湘水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贞女行》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古代贞烈女子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故事主线: 诗歌讲述了一对门当户对的青年男女(马家和冯家)订婚后,未婚夫突然病逝。女子不顾世俗眼光,坚持履行婚约,穿着丧服完成"冥婚"仪式,并终身守节。她的行为感动了当地官员,最终获得朝廷表彰。

2. 艺术手法: - 用衡山湘水起兴,以山水清幽比喻女子品德高洁 - 通过对比手法:喜庆的订婚场景与突如其来的噩耗形成强烈反差 - 大量使用象征物:如"柏舟"(守节)、"黄鹄"(寡妇)、"松竹"(坚贞)等传统文化意象

3. 核心价值冲突: 展现了古代社会"个人情感"与"贞节观念"的激烈碰撞。女子在父母面前哭诉"要么守节要么求死"的决绝,既让人心痛又发人深省。

4. 社会意义: - 反映了明清时期贞节崇拜的社会风气 - 通过官府表彰制度,可见当时主流价值观对这类行为的鼓励 - 结尾的松竹意象暗示这种贞烈精神将流芳百世

5. 现代启示: 虽然诗中歌颂的贞节观已不合时宜,但女主人公对承诺的坚守、在命运打击下的勇气,以及"宁为玉碎"的执着精神,仍具有触动人心力量。读者可以从中思考:当个人选择与社会规范冲突时,该如何自处?

全诗语言质朴但情感浓烈,像一部微型悲剧,让人看到封建礼教光环下真实的人性挣扎。

彭玉麟

(1816—1890)湖南衡阳人,字雪琴,号退省斋主人。诸生。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床,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官至兵部尚书。卒谥刚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