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与僧人朋友在韩协律家留宿的温馨场景,充满了宁静的禅意和真挚的友情。
前两句写环境:斜飞的雪花轻轻落在台阶上,空荡的厅堂里夜晚的谈话声显得特别清澈。这里用"微沾"形容雪花,给人一种轻盈静谧的感觉,"夜语清"则突出了冬夜交谈时那种不受干扰的纯粹氛围。
中间四句写夜宿的细节:听着逆风中更漏(古代计时器)的短促声响,看着烛光在楼阁间摇曳明亮。这里"逆风听漏短"很有画面感,仿佛能听到风中断续的更漏声。"回烛向楼明"则用烛光的动态照亮了整个场景。接着写清晨随着僧人朋友一起洗漱,吟诗时感受到乡野的自然情趣,展现了文人雅士与僧人之间朴素而高雅的交游。
最后两句是感慨:这样的欢乐时光怎敢忘记,但世人却只看重那些虚浮的名声。这里用"那敢忘"强调这段经历的珍贵,同时用"世贵丈夫名"暗含对世俗追求功名的讽刺,反衬出诗中雪夜清谈的可贵。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雪夜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细雪、烛光、更漏声,有洗漱、吟诗、夜谈,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传递出超脱世俗的宁静快乐。诗人通过对比世俗名利与此刻清欢,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真正值得珍惜的,往往是这样简单而真诚的时刻。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