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

染著悉尘根,新故相因续。
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
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
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修行者如何摆脱欲望束缚、获得心灵自由的过程。我们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讲烦恼根源(前四句) 诗人用"染衣服"比喻人的欲望——就像衣服沾满灰尘,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等)不断被外界诱惑污染。新旧欲望循环不断(比如买了新手机又想换更新的),情感像失控的波浪让人疲惫。连修行者(苾刍)都可能被这些欲望压垮。

第二层讲解决方法(中间两句) 提出两个实际办法:一是弘扬佛法智慧(法苑慈),就像建一座心灵花园;二是借助佛陀的教导(摄神足),像使用导航仪一样指引方向。这里把抽象修行转化成具体的生活智慧。

第三层讲解脱境界(最后两句) 用"渡口"比喻解脱关键——只要渡过欲望之河,就能永远安住在净土般的"心灵草坪"上。这个画面让人联想到躺在阳光下的清新草地,比喻彻底放松的精神状态。

全诗妙在用日常事物作比喻:灰尘、波浪、导航仪、草坪,把深奥的佛理变得生动可感。核心是教人用智慧管理欲望,而不是压抑欲望,最终获得持久的心灵安宁。就像现代人通过断舍离获得轻松感,古人通过修行获得更高层次的自由。

皇甫濂

(1508—1564)明苏州长洲人,字子约,号理山。皇甫录第四子。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工部都水主事,母丧除,起故官,谪河南布政司理问,终兴化同知。好学工诗。有《逸民传》、《水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