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去马疾如飞,看君战胜归。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上四句与送薛彦伟诗相同)。
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
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蒲秀才的年轻人科举高中后衣锦还乡的场景,充满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对蜀地风光的生动刻画。

前四句用快马飞驰的画面,生动表现了蒲秀才归心似箭的喜悦。"战胜归"巧妙把科举比作战场,突出中举的艰难。随后用"郤诜第"(借晋代名臣典故)夸赞他金榜题名,又用"老莱衣"(孝子典故)暗示他荣归故里孝顺父母,短短两句就包含了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双重喜悦。

后四句笔锋转向蜀道风光。汉水行人稀少、巴山客栈稀疏的描写,既真实呈现蜀道艰险,又反衬出蒲秀才孤身赶路的执着。最后两句最妙:明明腊月天寒,却说南方气候温暖如春,这既符合四川盆地冬季较暖的地理特点,更是用自然景物烘托蒲秀才春风得意的心情——在他眼中,寒冬都变成了春天。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电影:先给策马奔驰的特写,再切换蜀道空镜头,最后用"腊月见春辉"的蒙太奇收尾,把人生喜事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读来既能感受中举的荣耀,又能领略蜀地风光的独特魅力。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